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溫度-修正系數對照表或擬合公式在校準過程中,如何進行數據的記錄和處理?
2025-08-13 在溫度-修正系數對照表或擬合公式的校準過程中,數據的記錄和處理是確保校準結果可靠性的關鍵環節,需遵循**“完整記錄、規范整理、科學分析、可追溯驗證”**的原則。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一、數據記錄:全面性與細節化數據記錄需覆蓋校準全流程的關鍵信息,確保每一組數據都能被追溯和復現,核心記錄內容包括:1.基礎信息(校準前必錄)校準對象信息:傳感器型號、編號、生產廠家、安裝位置(如在線監測的管道編號)、累計運行時間(用于評估老化程度)。環境與設備信息:校準環境:實驗室溫度、濕度...進行溫度-修正系數對照表或擬合公式校準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5-08-13 進行溫度-修正系數對照表或擬合公式的校準時,需嚴格控制變量、規范操作流程,并關注細節以確保校準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下是關鍵注意事項:一、校準前的準備工作標準物質的選擇與保存必須使用符合國際/行業標準的濁度標準液(如ISO7027、EPA180.1標準),濃度需覆蓋傳感器實際測量范圍(例如低濁度場景需包含0.1NTU、1NTU、10NTU,高濁度場景需包含100NTU、1000NTU等)。標準液需在有效期內保存,避免光照、溫度劇烈變化或污染(如微生物滋生會導致濁度值漂移),...利用外部環境溫度數據間接補償時,溫度-修正系數對照表是否需要定期校準?
2025-08-12 是的,利用外部環境溫度數據間接補償時,溫度-修正系數對照表或擬合公式需要定期校準。這是因為傳感器的溫度漂移特性可能隨時間、使用環境或自身狀態變化,若長期沿用初始校準參數,會導致補償精度下降,甚至引入新的誤差。一、需要定期校準的核心原因傳感器自身性能的老化低濁度傳感器的光學元件(如光源、透鏡、光電探測器)會隨使用時間老化(如光源光強衰減、透鏡結垢、探測器靈敏度下降),導致其溫度敏感特性發生改變。例如,新傳感器在25℃時的漂移量可能為0.02NTU/℃,使用1年后可能變為0.03...有沒有辦法在不使用內置溫度探頭的情況下,對低濁度傳感器進行溫度補償?
2025-08-12 在不使用內置溫度探頭的情況下,對低濁度傳感器進行溫度補償是可行的,但需結合外部溫度關聯數據、環境特征建模或算法優化,通過間接方式修正溫度對測量值的影響。以下是具體方法及適用場景:一、利用外部環境溫度數據間接補償通過獲取傳感器所在環境或被測水樣的外部溫度數據(非內置探頭),建立溫度-濁度漂移關聯模型,實現補償。具體方式:額外部署獨立溫度傳感器(如熱電偶、DS18B20等),安裝在水樣管道附近或傳感器殼體外側,實時采集溫度數據;若傳感器用于固定場景(如實驗室、水處理設備),可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