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時間:2025-11-17
點擊次數:16
電極法氨氮監測儀通過實時提供氨氮濃度數據,為污水處理工藝(如硝化、反硝化)的精準調控提供依據,工藝聯動應用可提升處理效率、降低能耗,核心場景如下:
硝化工藝調控(好氧池)
監測目標:控制好氧池出口氨氮濃度在 5-10mg/L(避免過高導致排放超標,過低則增加能耗)。
聯動控制策略:
曝氣風量調節:當氨氮>10mg/L 時,自動增加曝氣風機頻率(從 50Hz 增至 60Hz),提升溶解氧(DO)至 2-3mg/L(硝化菌最佳 DO 范圍),加快氨氮氧化(NH??→NO??→NO??);當氨氮<5mg/L 時,降低風機頻率(至 40Hz),DO 維持在 1-2mg/L,減少能耗(曝氣能耗占污水處理廠總能耗的 40-50%)。
污泥回流比調整:氨氮持續>15mg/L 時,提高污泥回流比(從 50% 增至 100%),增加好氧池污泥濃度(從 2000mg/L 增至 3000mg/L),提升硝化菌數量和反應速率。
堿度補充控制:硝化反應消耗堿度(每氧化 1g NH??-N 需 7.14g CaCO?),當氨氮>10mg/L 且 pH<7.0 時,自動啟動堿度投加泵(投加碳酸鈉溶液),維持 pH 在 7.5-8.0,避免酸性條件抑制硝化菌活性。
反硝化工藝調控(缺氧池)
監測目標:控制缺氧池出口硝態氮濃度<15mg/L(反硝化不充分會導致總氮超標),同時避免碳源浪費。
聯動控制策略(基于氨氮與硝態氮的關聯):
碳源投加優化:反硝化需要碳源(C/N 比約 5-6),當缺氧池進口氨氮<5mg/L(說明硝化充分)且硝態氮>20mg/L 時,增加碳源(如甲醇、乙酸鈉)投加量(按硝態氮濃度計算,1mg 硝態氮需 5mg COD 的碳源);當硝態氮<10mg/L 時,減少碳源投加,避免出水 COD 超標。
混合液回流控制:氨氮<5mg/L 時,提高混合液回流比(從 200% 增至 300%),將好氧池的硝態氮引入缺氧池進行反硝化;氨氮>10mg/L 時,降低回流比(至 150%),優先保證好氧池硝化效果。
進水負荷沖擊應對
監測點:污水處理廠進水口,實時監測氨氮濃度(正常 10-50mg/L)。
應急調控:
當氨氮突升>100mg/L(如工業廢水偷排),立即啟動超越管(將部分廢水引入應急調節池),同時降低進水流速(從 100m3/h 降至 50m3/h),避免高濃度氨氮沖擊生化系統。
啟動備用碳源投加系統,在缺氧池前增加碳源投加,維持 C/N 比穩定;在好氧池增加曝氣和堿度補充,強化硝化能力。
當氨氮>200mg/L 時,啟動化學應急處理(投加氨氮去除劑如沸石、鎂鹽),輔助降低氨氮濃度,確保后續生化系統穩定。
應用效果
某市政污水處理廠應用案例:通過電極法氨氮監測與工藝聯動控制,好氧池曝氣能耗降低 18%,碳源投加量減少 22%,氨氮去除率從 85% 提升至 95%,出水氨氮穩定在 5mg/L 以下(一級 A 標準),年運營成本節約約 3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