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高錳酸鉀法 COD 傳感器(常標注檢測結果為CODMn,以區分重鉻酸鉀法的 CODCr)的工作原理,核心是利用高錳酸鉀的氧化特性與分光光度檢測技術,通過量化氧化劑的消耗量,間接計算水樣中有機物的總含量(COD 值),整體流程圍繞 “氧化反應 - 濃度檢測 - 結果換算" 展開,具體如下:
一、核心原理:氧化反應與濃度關聯
高錳酸鉀(KMnO?)是一種強氧化劑,在酸性條件(通常加入硫酸調節 pH)下加熱時,會與水樣中的有機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劑端:高錳酸鉀(紫紅色)被有機物還原,生成二價錳離子(Mn2?),溶液顏色從紫紅色逐漸褪去(若有機物含量低,可能僅變淺);
有機物端:水樣中的有機物被氧化分解為 CO?和 H?O(或其他無機小分子)。
關鍵邏輯:水樣中有機物含量越高(即 COD 值越大)→ 參與反應消耗的高錳酸鉀越多 → 反應后剩余的高錳酸鉀濃度越低 → 溶液紫紅色越淺。
傳感器正是通過檢測 “反應后剩余高錳酸鉀的濃度",反推出消耗的氧化劑總量,進而換算為 COD 值。
二、具體工作流程(以在線傳感器為例)
水樣與試劑定量混合
傳感器通過內置泵閥系統,自動抽取定量水樣,同時加入三種核心試劑:
硫酸溶液:提供酸性反應環境,增強高錳酸鉀的氧化性;
高錳酸鉀標準溶液:已知濃度的氧化劑,作為反應的 “基準物質";
(可選)掩蔽劑:若水樣中氯離子含量較高(如部分地表水),可能加入硝酸銀等試劑,避免氯離子與高錳酸鉀反應(減少干擾)。
恒溫加熱反應
混合后的溶液被送入加熱模塊,在100℃左右(沸水浴或恒溫加熱塊) 保持一定時間(通常 30 分鐘,部分快速傳感器可縮短至 10 分鐘),確保高錳酸鉀與有機物充分反應。
分光光度檢測剩余氧化劑
反應結束后,溶液被送入檢測池,傳感器通過分光光度計發射特定波長的光(通常為 525-540nm,對應高錳酸鉀紫紅色的特征吸收峰),穿透溶液并檢測 “吸光度":
吸光度與高錳酸鉀濃度正相關:剩余的高錳酸鉀越多,溶液紫紅色越深,吸光度越高;反之則吸光度越低。
傳感器會先檢測 “反應前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吸光度"(作為初始基準),再檢測 “反應后溶液的吸光度",通過兩者的差值計算出 “被消耗的高錳酸鉀濃度"。
COD 值換算
根據 “消耗的高錳酸鉀濃度",結合化學反應的計量關系(每消耗 1mol 高錳酸鉀對應氧化的有機物質量),再通過預設的校準曲線(提前用已知 COD 值的標準溶液標定),最終換算為水樣的 CODMn 值(單位:mg/L)。
三、關鍵特點(與其他 COD 傳感器對比)
氧化能力較弱:高錳酸鉀的氧化性遠低于重鉻酸鉀,無法玩全氧化水樣中所有類型的有機物(如長鏈烷烴、芳香族化合物等難降解有機物),因此檢測結果(CODMn)通常低于重鉻酸鉀法的 CODCr;
適用場景局限:更適合檢測地表水、飲用水、輕度污染的湖水 / 河水等 COD 值較低(通常 < 50mg/L)的水體,不適合工業廢水、高濃度污水等復雜場景;
試劑毒性低:相比重鉻酸鉀(有毒)、硫酸汞(劇毒掩蔽劑),高錳酸鉀試劑毒性更低,操作和廢液處理更安全簡便。
綜上,高錳酸鉀法 COD 傳感器的核心是 “利用高錳酸鉀的氧化 - 褪色特性,通過分光檢測量化氧化劑消耗,間接反映有機物含量",其原理簡單、試劑安全,是輕度污染水體 COD 檢測的常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