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膜法余氯傳感器透氣膜的清洗周期并非固定值,主要取決于被測水體的污染程度、污染物類型及傳感器的使用頻率,需結合實際工況靈活調整。以下是常見場景的參考周期及調整原則:
一、不同水質場景的清洗周期參考
水質類型 | 典型應用場景 | 主要污染物 | 建議清洗周期 |
潔凈水體 | 自來水廠出水、飲用純凈水 | 微量鈣鎂離子、有機物 | 1-2 個月 / 次 |
中等污染水體 | 泳池水、循環冷卻水、市政污水廠出水 | 懸浮物、藻類、少量油脂 | 2-4 周 / 次 |
高污染水體 | 工業廢水(如印染、造紙)、黑臭水體 | 高濃度懸浮物、硫化物、油脂、重金屬 | 1-2 周 / 次,甚至每周 2 次 |
二、需縮短清洗周期的特殊情況
當出現以下現象時,需提前清洗或增加清洗頻率:
檢測響應變慢:傳感器浸入標準溶液后,達到穩定值的時間超過正常范圍(如從 10 秒延長至 60 秒以上),可能是膜孔隙堵塞導致傳質效率下降。
示值漂移或偏差增大:檢測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時,誤差超過 ±10%(或廠家規定范圍),可能是膜表面污染影響了余氯的滲透平衡。
目視可見污染:膜表面出現明顯的顏色變化(如變黃、變黑、附著絮狀物)或物理性堵塞(如泥沙覆蓋),需立即清洗。
三、延長膜壽命的輔助措施
預處理優化:在傳感器采樣前端增加簡易過濾裝置(如 5-10μm 濾網),減少大顆粒懸浮物進入傳感器流通池,從源頭降低膜污染速度。
日常維護強化:每次停機后用純水沖洗傳感器表面,避免殘留污染物在膜上干燥結晶(尤其高硬度水體,鈣鎂鹽結晶易堵塞膜孔)。
定期校準聯動:將清洗與校準結合(如校準前必清洗),確保校準數據不受膜污染影響,同時通過校準結果反向判斷膜是否需要清洗。
總結
清洗周期的核心原則是 “以水質定周期,以性能定調整":
潔凈水體可放寬至 1-2 個月,重點通過定期目視檢查判斷是否需要提前清洗;
中高污染水體需縮短至 2 周 - 1 個月,且需結合響應速度和示值穩定性動態調整;
及端污染場景(如工業廢水)建議每周檢查 1-2 次,發現污染立即處理,避免膜因長期堵塞導致不可逆損傷(如膜材質老化加速)。
合理的清洗周期既能保證檢測精度,也能延長透氣膜的使用壽命(通常配合電解液更換,膜的整體壽命為 3-6 個月,高污染水體可能縮短至 1-2 個月)。